菲斯特蓄电池NP12-40免维护铅酸蓄电池
服务优异(3年保修,品质)
1、电池抗深放电能力强,100%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,在四星期内充电可恢复原容量。
2、由于电池为胶状固体,
电解质浓度均匀,不存在酸分层现象。
3、酸浓度低,对极板腐蚀弱,并采用独特的管式极板,电池寿命长。
4、电池极板采用无锑合金,电池自放电极低。20°C下存放两年后,还有50%以上的容量,即两年内不需补充电。
5、承受深放电及大电流放电能力,具有过充及过放电自我保护性能。
6、凝胶电解质,无内部短路。热容量大,热消散能力
强,能避免一般蓄电池易产生的热失控现象,在高温操作时极为可靠,电池不会产生“干化”现象,工作温度范围宽。
7、采用高灵敏低压伞型气阀(德国阳光公司),使蓄电池使用更加可靠。
8、采用多层耐酸橡胶圈滑动式密封
使用注意事项:
一、关于充电
1、浮充充电时,请用充电电压2.275V/单格(20℃时的设定值),进行定电压充电或0.002CA以下的电流进行定电流充电。温度在0C以下或40 C以上时, 有必要对充电电压进行修正,以20 C为起点每变化一度,单格电压变化-3mv。
2、循环充电时,充电电压以2.40-2.50V/单格(20℃时的设定值),进行定电压电压充电。温度在5C以下或35℃以上进行充电时,以20℃为起点,每变化一度充电电压调整-4mv/单格。
充电初期电流控制在0.25CA以下。
充电量设为放电量的100-120%,但环境温度在5 C以下时, 设为120-130%。[温度越低(5C以下)充电结束时间越长,温度越高(35 C以上)越容易发生过充电,特别是在循环使用时,在5 C~30 C内进行充电较好]
为防止过充电尽量安装充电计时器,或自动转换成涓流式充电方式。
充电时电池温度要控制在-15 C~+50 C的范围内。
菲斯特蓄电池NP12-40免维护铅酸蓄电池
媒体披露,自今年7月以来,已公开的氢能重卡订单数已达到10000台,涉及的整车企业包括潍柴动力、中国重汽、一汽解放、北汽福田、佛山飞驰等,运营方包括中国交建、中国外运、中国电建、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等。
一时间,中国氢能重卡产业化拐点已现的论调不胫而走。
说实话,这些定论浮夸了!
毕竟,这依旧只是个靠政策补贴国家输血死撑的扶持者,离真正商业化还远得很。
日系氢能车曾风靡一时!没声音了
氢能源也曾一度大热过,在资本市场炒作半天,但现实是,早被被“风光储”盖过了风头,氢能技术路径貌似无出头之日。
尤其在新能源车这个场景上,氢能真是一败涂地。
现在又冒出氢能重卡能玩的说法,不少上市公司还重点研发且运营,孰真孰假?还是夸大其词忽悠国家政策扶持?
来聊聊氢能重卡的专利故事。
01氢能破僵局?还是忽悠?
一直以来,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不少,氢能是其中之一。
大家分工也很明确:“新煤炭”风和光负责发电;“新石油”锂和氢负责用电和储能。
当然,氢能一直不甘心,试图替代锂电池在某些领域应用,比如乘用车、商用车领域。
锂电存短板明显,原材料短缺、效率不高以及热稳定性差。
核心的自然是作为稀缺的锂矿产资源,用一分少一分。
由于锂元素的自身物化特点,在长续航、高温、高寒等工况环境中,锂电池的表现将会受到显著影响。
而氢能源则可以很好的克服锂电的这些不足,且无供应限制,大家都觉得有前途。
且氢能发展与锂电也算起步。
鼻祖是美国,发扬光大者是日本。
在美国阿波罗计划时,美国就已经在其项目上成熟使用了氢能,在军转民的过程中,1970年美国发布了氢能扶持计划,于是1973年日本组建了氢能协会,在大学建立氢能研究。
1981年日本通产省成立“月光计划”,开始了燃料电池研发计划。90年代后丰田、日产纷纷投入氢能燃料电池,日本氢能燃料电池加快步伐。
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日本自然也看上了纯电能。
使用的电池为铅酸电池,该电池重量大且容量低,并不适合汽车。后经过研究,在90年代日本人吉野彰和,美国人古迪纳夫研发出了锂电池,1991年紧接着索尼推出了划时代的18650锂电池,三洋、松下紧随其后。
你懂得,缺乏锂矿资源的日本慢慢舍弃了锂电池路线,专注氢能路线。
尤其是2011年福岛危机之后,日本电力成本持续走高,纯电汽车需要耗费电能充电。
氢能,没有这些缺点!不要矿电耗低!
的行业段子就是,08年松下的18650为特斯拉提供电池,借此机会日本汽车行业考察特斯拉之后,在当时认为这是一个亏本行业,不值得投产。
就这样,日本在专注氢能汽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就剩松下几家厂商研究锂电池为特斯拉服务。
02氢能与锂电的对抗赛
为什么世界选择了锂电池车,而非氢能车呢?
目前看,主流的氢燃料电池汽车,主要采用的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。
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组成通常涵盖燃料电池堆以及氢气储罐,还有汽车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直流升压转换器,动力控制单元、动力电机。
现在技术的燃料电池堆的功率密度在3.0kW/L,需要配合直流升压转换器以及汽车动力电池使用。进而让电压能够适配650伏的高压,驱动汽车动力电机。
和汽车动力电池需要电池管理系统BMS相似,燃料电池也需要精密的监控管理系统FCMS,通过放电状态快速调整反应有关的参数数值。为存储氢气,通常采用70Mpa高压液氢储罐。
现在有诸多汽车企业都推出了燃料电池的车型汽车,例如奔驰以及宝马,现代和本田、丰田。
当然,丰田在2021年宣布停止了氢能燃料汽车生产,这玩意确实商用化不好用!
截至2021年,全球主要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5万辆,中国占比约18%,保有量约9000辆。
你看全球就这么点氢能车在开,而特斯拉纯电车却全球。
可以看下双方的比较。
能量利用效率
锂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是利用电,但锂电池是直接用电,而氢还需要通过电转化而来,氢作为二次能源,能量利用效率低于锂电池。马斯克看不上氢燃料电池,也是因为这个。
能量密度
能量密度越高,续航里程潜力越大,负重的潜力也越高。常用能源中,能量密度(比能)大致为:氢燃料(142Mj/Kg)>天然气(55Mj/Kg)>汽油(46Mj/Kg)>煤(30Mj/Kg)>锂电池(一般不超过1.8Mj/Kg)。
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大,重量轻,续航里程普遍更远。比如丰田Mirai第二代,可以做到充氢3分钟,续航850千米。锂电池纯电动汽车则根据电池容量的大小决定,随着技术进步,续航里程不断提高。氢气加注比充电快,乘用车加氢一般需要3-10分钟,锂电池充电一般需要半小时以上。